首页 文化快报 社会文化 文化共享工程 艺术舞台 文化市场 文化产业 文物博览 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 文化交流 文化论苑 文化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项目展示 > 保生大帝信俗 访问次数:此处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保生大帝信俗

保生大帝,俗称大道公,生前姓吴名本(一说名本,从大从十,音滔),北宋泉州府同安县人,宋太平兴国四年三月十五日(979414日)生于同安县积善里白礁村(现属龙海市),结庐于白礁村东1公里路远的青礁崎山东鸣岭下龙湫坑畔,凿井取泉,采药炼丹,为民治病莫不妙手回春,人称其为真人,尊为“神医”。宋景祐三年五月初二日(1036529),因上山采药,坠崖谢世。

吴真人谢世后,民间谥为“医灵真人”,于龙湫坑畔建龙湫庵作为神仙供奉。南宋绍兴年间,由乡绅吏部尚书颜师鲁向朝廷奏请获准立庙,即今青礁慈济宫。由于吴真人神灵显赫,得到累朝褒封。 

流行于闽、粤、台和东南亚各国华人地区的保生大帝(大道公)信仰习俗,因千百年积淀,内容十分丰富。从类别上看,分为两大类:

(一)祭祀类

世界上所有宗教都有祭祀活动,信仰保生大帝的祭祀活动与青礁慈济宫有关的主要有:请神、进香乞火、米龙升天(忌日)、巡境等。

1)请神(分炉) 为满足异地信仰保生大帝信众的要求,各地首次建造保生大帝庙宇时,都要到祖庙或其附近已立的保生大帝庙迎请保生大帝神明(一般是求取香火,即香灰),这叫请神,或称分炉。

请神有较严格的祭祀程序。到祖庙的请神方事先要备好保生大帝神像、辇轿、旗幡、锣鼓、香炉、香火、大米和敬物(三牲五果)。在选定的日子(一般在农历的1~3月),道士带上数量不等的信众到祖庙祭拜。慈济东宫这座祖庙沿袭至今的请神祭祀仪式先后顺序如下:1,将带来的新神像置于祖庙神像旁;2,信众在神案上献摆大米、三牲、五果等敬物,然后进香;3,信众跪拜,三跪九叩首;4,道士主祭,念祷文,内容请神、祈求平安;5,请火,将祖庙香炉中的部分香灰置入带来的香炉中;6,烧香纸,鸣鞭炮;7,向祖庙交添油款和捐款;8,祖庙送有关神明资料和灵符给请神方;9,分炉的神明乘着辇轿在旗幡的掩拥下和锣鼓声中回境巡游并祭拜,所经敬奉该神明的村庄沿途巡游,祭拜仪式与祖庙大致相同。

2)乞火(谒祖进香) 已分炉于各地的保生大帝庙定期或不定期要组织信众到各自祖庙举行谒祖进香活动,其意是到祖庙求得神火回乡供奉,以示不忘神缘关系。附近乡镇每年举办,路途遥远的3~5年举办一次。举办时间在保生大帝的诞辰日前,即农历1~3月。乞火活动时,所备之物和祭拜程序与请火(分炉)相同,祗是在回境前增加耍龙、弄狮等娱乐表演。

3)巡境 分炉于各地的保生大帝庙所在村庄,许多地方在元宵节前后还抬着乘坐辇轿的保生大帝神像在所在村庄辖域内巡境。他们把保生大帝奉为境主、保护神,请出庙外巡境,以示驱邪逐疫,以求地方上的安乐。巡境前,家家户户大扫除。巡境时,旗幡、锣鼓在前,乐队、表演队跟随,神轿垫后,信众在神轿前后护拥,一路上锣鼓喧天,鞭炮轰鸣,不时杂有铳声。到主请的自然村时,神明安放在预先搭好的神台上,信众们纷纷带上香火、敬物前来祭拜。在祭拜的仪式时,少不了道士的祭文和颂词。在巡境期间,所在自然村白天和夜晚都有戏班在演戏。

4)跳火盆 厦门地区除了东宫祖庙外,一些保生大帝庙还有跳火盆的习俗。它的缘由是,相传吴真人在世时,某日出诊回青礁住处的路上,突遇老虎挡道。他止步观看,觉得老虎似无伤害歹意而有所相求。于是,吴真人近前观察,发现老虎口流唾液,合不拢口,仔细查看,是虎喉哽着一块骨头,悉知老虎是找他救治。出于怜悯之心,吴真人取出一段戒尺,顶着虎口,伸手从卡在虎喉的骨头拔出,教了猛虎一命。于是,猛虎感悟,遂追随吴真人护法,成了正果。所以,闽南所有保生大帝宫庙都塑造虎神供奉,尊为虎爷。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供奉虎爷的宫庙举行跳火盆的祭祀活动。前一、二日,宫中执事和一帮青年用小辇抬着虎爷向宫的周围店铺、民居乞讨柴火,积累到数百斤。到元宵节那晚,将柴火堆放在宫庙前,少则一堆,多则二、三堆,此时,由道士念咒祝福,祈求平安,并点燃成篝火。然后,数以十计的青年,竞相飞速轮番从篝火跳过,群众围观喝采,场面热闹,此种活动俗称“跳火盆。”

抗战前,厦门岛保生大帝宫庙如南寿宫、前园宫、二舍庙每年都举行“跳火盆”活动。现在此活动已见消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发掘保护。

5)米龙升天祭拜(忌日) 早在明清时期,每逢保生大帝谢世日(农历五月初二日),青礁慈济宫这座祖庙都举行隆重的祭祀庆典,到民国时代已发展到较为定型的祭拜仪式,称米龙祭拜。米龙代表保生大帝乘龙腾飞,即象征保生大帝升天为神,保境安民。上世纪50年代作为封建迷信被禁止,直至2004年才恢复。

这是青礁慈济宫这座祖庙特有的保生大帝忌日祭祀活动,因是为纪念保生大帝升天,祭拜仪式十分隆重,祭拜过程时达二小时,场面非常神秘壮观,整个活动时间多达三天。其祭拜仪式过程如下:1,祖庙理事购3000斤大米在庙前广场制作米龙。制作米龙前,用木板在地上钉制12长的龙形图案,将所有大米净铺置于木模龙形图中,制成长12,高约20~30厘米的盘旋状米龙。米龙一端安上用事先做好的彩札龙头,再在米龙周围铺红绸布;2,忌日那天,米龙前置香案,上放信众的敬物;3,道士手持白鸡作煞施符念咒后,用笔点鸡血指引理事们分别在米龙的龙头、龙身、龙尾处点一下,象征米龙逐渐神化;4,请祖庙主神的神灵到米龙处,道士作煞改用白鸭血在龙的身上点化; 4,到另一间保生大帝神像前,道士念祷文咒符的同时,理事们跪拜(三跪九叩首)再在神明头上画龙点睛;5,信众一起烧金银纸(冥纸),鸣鞭炮,象征保生大帝游云升天去了;6,三天拜祭完毕后,附近村庄的广大众信赴米龙现场分龙米(称平安米)。分平安米象征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信众将此米带回家后煮成饭(或粥)全家尽行吃掉,绝不能出现剩饭倒掉的现象发生,否则即意味着浪费天物和不虔敬。另外,在整个活动期间,广场上都有民间文娱表演,白天耍龙弄狮,夜晚演戏,观看者人山人海,热闹非常。

6)请戏谢神 信众在求签问卜“应验”时,要感谢保生大帝的神灵,其主要形式就是请戏谢神。各村庄选定固定的日期在保生大帝庙前,由信众们或以集体、或以个人的名义请戏班演戏,在谢神的同时供人们观看。戏剧演出前要谢神祭拜,在摆满敬物的神案前,信众跪拜的同时,在道士的指引下行“祭五营”、“送孩儿”的活动仪式。请戏谢神活动的时间,少则三天,多则十余天不等,视谢神的信众多少而定。

(二)卜签类

卜签属于占卜范畴,青礁慈济宫的卜签分二款,即药签和问事签。卜签的程序是:信众有事进庙卜签(俗称求签)者,先点燃香火在保生大帝神像前跪拜,跪拜时从自己的口中微声(或默默无声)向神明祷求自己的心愿;进香后到签筒处用手摇动签条并抽出其中一根号签;号签置于神案上,再双手捧着筊子(为两块互为弧面、平面表示正反的小木头)向神像站拜,后双手散开筊子掷落地上,当筊子两片出现正反两面,此时就意味着得到神明的首肯了,未得到神明首肯(筊子的两片出现两正或两反)时,问病者将药签放回签筒取另一支药签再掷筊子,如此反复直到取出的药签被首肯方止;问事签要求一事一问,掷筊子原则上只能一次,没得到神明首肯,就意味神明拒绝,请您下一次再来;多事卜签会遭神明的拒绝,经庙宇工作人员的指点后,可再问事卜签;拿着号签到领签条处交给庙宇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按签号给卜签者签纸;工作人员了解卜签者的意愿后向卜签者解读签纸内容。

一般求签问事的人,领取签诗后,自己依诗句猜测理解。而向宫庙人员求解者,则据“签诗解”加以解释,并作相应的劝导。

1)中药签

“道通桔井春林外,人在礁山化雨中”,这是青礁慈济宫石刻楹联歌颂保生大帝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写照。他生前是神医,升化后为“医神”。据说吴本著有《本草》,虽日久难得全书,但其部分处方极大可能保存于该宫的药签中。信众本人或亲属逢身有不适,到保生大帝庙卜药签后,按药签处方到药店取药治病。青礁慈济宫现存的中药签分内科(处方120首)、外科(处方24首)和儿科(处方36首),多属偏方。各科每首处方少则1~2味,多则8~9味。纵观药签处方多为普通的中草药,对常见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今青礁慈济宫的药签已播布闽台同祀宫庙,诸如台中元保宫 、平和县境内各保生大帝庙宇中。

2)问事签诗

青礁慈济宫的问事签共66首。每首为七言四句。由信徒在签筒抽出一签,并掷筊得神明肯定后,按编号领取签诗(印在有色的小纸条上),可请宫庙司掌者解释签诗内容,对应问事作解释,宫庙印有“签诗解”。例如第一首:“真金轻火炼千回,此物原来七宝魁;更有良工成大器,万古流传不沉灰”。解曰:“杨戬送师炼剑。六甲,男;秋好夏差;必有良师;婚姻成。”又第二十四首:“根已枯焦再长芽,磨成琢玉已无暇;诚心自有诚心报,莫待当前酒价赊。”解曰:“女娲娘娘炼石补天:六甲,女:春天好,冬天差;求才差,婚姻差。”又第六十六首:“令行到手莫要辞,自斟自酌自徘徊;鸡狗相向消息近,姻缘夙世不须谋。”解曰:“月英郭华买胭脂:六甲,男;事事好;栽种,按季节应种。”

  凡供奉保生大帝的宫庙都有问事签的卜占,青礁慈济宫的问事签肇于何时,何人作诗无从考究。所有问事诗中,都引导人们行善积德,勤奋上进,敬上爱下等我国传统美德,寓有辩证法,所以信众说其“灵验。”上世纪50~70年代,把求签问事作为封建迷信对待,给予批判并取缔,80年代开始复苏,问事签诗的“灵验”是否带有偶然性,其中的奥妙有待深究。

  

保生大帝像

保生大帝信仰分布图

青礁慈济宫分布

保生大帝巡境

第二届海沧保生慈侪文化节

保生大帝信俗研究


 
 

主办: 承办: 2008@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