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船是闽台沿海村落的民俗活动,起于滨海渔村的“海醮”习俗。保留着比较浓厚的原生态形式。
闽南送王船送的是“代天巡狩”的王爷,是代替皇帝巡游四方,赏善罚恶,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保护神,而非“瘟神”。
送王船习俗最早可追溯到明初。厦门送王船习俗以同安区西柯镇吕厝村、海沧区钟山村和湖里区钟宅村三个地方的规模较大。2008年,同安区西柯镇吕厝村所送的是第149任王爷,依四年一次推算,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同安区西柯镇吕厝村、海沧区钟山村和湖里区钟宅村三地送王船的仪式不尽相同,现分别介绍如下:
同安区西柯镇吕厝村:每逢子、辰、申年(鼠、龙、猴年)的正月初四日,周边村落、本境弟子依古例流传,敲锣打鼓往海边迎接新王,还有来自四方的香客尤其以东南亚国家的香客居多,共同列队立在海边候接新王就任。迎接新王回驾时,路经何厝巡视一番后,才进华藏庵坐镇。此后远近大小村庄(分炉)在不同的月令内组织旗鼓辇队往华藏庵请“代天巡狩”香火回梓奉敬,并组织请香火的表演活动。在当年的农历十月初二开始送旧任王爷,吕厝村竖起高灯,于是四方信众就纷纷将旧任王爷的香火送回华藏庵。然后开始造王船,经过掷筊决定送旧王爷(烧王船)的日子,一般是在农历十月下旬。
所送王船的座神,是信众共同尊奉的王爷,因此王船的装饰和陈设,都极尽威严与豪贵。正如民国十八年版《同安县志?礼俗》中所说:“请王莫稽所自,往往三五年举行,大书‘代天巡狩’。先期盛设仪仗帐幕,近海者造龙船,名曰‘王船’,橹、桅、篙、樯齐备,旗帜悬挂,如总督阅操。”王船用竹扎骨架如船,糊以绫罗绸缎,大小一如真船,上立三大桅,桅上飘动写着“代天巡狩”、“保境安民”、“风调雨顺”等大字的彩旗,船中设王殿宝座,后插凉伞、羽扇、座列王爷彩扎神像(或写着王爷名姓的令旗),案桌上安放香炉烛台及诸供品,船头及两侧,遍插打牌、金瓜、银锏、枪、刀、剑、戟诸武器以及五色彩旗,甲板上排列着各类从侍人员和兵丁的纸扎神像。船舱中装满柴、米、油、盐以至各项生活用品等实物。择吉时在海边举行烧王船的仪式。
海沧区钟山村:三年一度的“送王船”主要是为了祭拜当地信仰的三尊王爷,分别为朱王爷、池王爷和李王爷,具体名字无人知晓。因无具体的金身木雕神像,一直以来该村都是用一块写着“代天巡狩”四个大字的牌位来代替,牌位供奉在该村的水美宫和福仁宫两座庙宇(水美宫为发源地,马来西亚槟城蔡氏祠堂里也有水美宫碑记。福仁宫是于1929年扩建的)。两个宫里也都供奉着一艘小型王船,其结构规格形式与大王船一样,只是比例较小而已,一来是供造船师傅造“王船”时模仿,二来是给香客们祭拜之用。同时还有两件宝物,一个大印玺和一个主炉,大印是后来仿造的,主炉是代代流传下来的,但具体年代无人知晓。
该村设有水美宫理事会,有主会1名,村中四个角落(上厝尾、中社、后埔角、四芽角)各设4个副会,共16个副会。理事会与送王船这一民俗活动同时设立,每一任理事会的改选时间为活动当年的正月初一或初二,村民自愿报名参与,并在庙里公开掷筊,谁连续掷出最高次数的阴阳面,谁就可以赢得这个职位。与理事会平行的机构还有一支彩莲队伍,即为“王船”设的水手,其中彩莲头一名(权力相当于主会),彩莲各任人数不等。
湖里区钟宅村:子、辰、申年(鼠、龙、猴年)的农历四月先确定三个主事人,农历8月择日开始造船,农历10月初确定送王船的具体日期。送王船的前三天,法师、主事人等会前往观音庙卜卦,选定一方向,到离这个方向最近的井里提水,将取回来的水放在小水缸里,把船抬出来放在门口,船锭就放在缸里。王船类似明朝的官船,船上设有官厅。道士将一些彩扎的纸人放在船上,并搭一座彩扎的戏台演戏,还要用一些彩扎的士兵装在船的各个角落。另外还要准备帐本、算盘、尺子、剪刀、镜子、刀子,配有管粮官,炊事员,开道兵,和以前官船出巡一模一样。送王船的前一天,王船从观音庙出发,沿着环村路游行,游行的队伍也要按顺序行走。有些老阿婆拿着扫把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边走边扫(意味着帮王船扫除障碍),接着是舞狮队——三个主事人(全家老小穿戴整齐)——打鼓——彩莲(法师的徒弟)——村里各个庙里的菩萨坐的轿——锣鼓队——腰鼓队——王船——舞龙——随香的人,整列队伍浩浩荡荡有几百米远。到祖厝(钟宅村没有王爷祠堂)后王船安放在祖厝围墙北边的空地上,菩萨坐的轿放在祖厝内南面。然后三个主事人就大摆“食桌”。送王船的当天凌晨,三个主事人到王公庙请三位王爷到祖厝,村民们就开始祭拜。到了晚上,法师看吉时准备送王爷。村民们为王船添载各种物品:米袋的米是送给王爷吃的;一捆捆的木条是用来烧火的;纸钱给王爷买东西用的;土罐里的糖、盐等是生活用品。把三位王爷请上船后,由法师和彩莲带头,船随后,主事人跟着船,随香的在最后,每人手拿三柱香,沿着海堤往海边走去。到了海边,把王船放在一个空旷的地方,法师念咒语,主事人引火烧船,跟随的人跪在旁边,一直到船中间的桅杆掉了,全部的人都要离开,到此为止,送王船仪式正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