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厦门遥望鼓浪屿,隔着白鹭翩翩,碧波荡漾的厦鼓海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海浪中的一架钢琴,它掀起了琴盖,让风抚弄着琴键,发出惊涛拍岸的乐音,刹那间点燃了游人的激情。
--这是鼓浪屿钢琴造型的轮渡码头,穿过这座码头,踏上轮渡广场,迎面又是一片由上百盆鲜花搭成的钢琴造型,这片钢琴造型把白色的,金色的音符抛洒在树丛、林间,它把三角梅的热烈,相思树的绵长,飘扬在悠长的深巷和古老的栅栏间。
鼓浪屿何以成为闻名中外的"音乐之乡"、"钢琴之岛"?这当然是由鼓浪屿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所形成的。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弹丸小岛的鼓浪屿遍布着外国的领事馆、洋行和教会。120多年前,随着基督教的渗入、扩展,世界乐器之王的钢琴进入鼓浪屿的教堂,由此西方音乐也在鼓浪屿兴盛起来了。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包括钢琴在内的西洋音乐逐渐从鼓浪屿的教堂、学校进入家庭。与此同时,许多留洋归来在鼓浪屿居住的闽南人,因为具有很高的西洋音乐的造诣,把音乐视为高雅的休闲娱乐方式,又使得钢琴等西洋音乐通过"家庭音乐会"这种形式对鼓浪屿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西方某些人未曾想到,原来想让音乐把鼓浪屿人引向天堂,可鼓浪屿人却通过钢琴走进了音乐的殿堂。
生长在鼓浪屿,系统学习过音乐、毕生从事音乐教育的81岁老人谢旭,对鼓浪屿钢琴的兴盛作了这样的解答:
"鼓浪屿以前是个租界嘛,万国租界,又有教会的影响,教会很早在鼓浪屿有传教活动,所以钢琴传入我们中国来,也是在鼓浪屿比较普及。现在要说学钢琴的人更多了,比以前更普及了。只要一些家庭的经济允许的话,一万块钱左右就可以买个钢琴了,很方便的。现在的家长也很懂得培养孩子从小接触音乐,这对于启发孩子的智慧,提高学习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所以都让儿童早早地、五岁六岁就学钢琴。"
正是这样的音乐文化氛围,鼓浪屿孕育了众多的音乐家、钢琴家,又由于这些活跃在海内外音乐舞台上的音乐家、钢琴家,又让鼓浪屿的"音乐之乡"、"钢琴之岛"的美名四处远扬。说起鼓浪屿出身的钢琴演奏家,人们就马上会想到殷承宗。殷承宗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从鼓浪屿走向世界的著名钢琴演奏家。1941年,殷承宗出身在鼓浪屿的一个充满音乐氛围的家庭,家庭成员和亲友大多擅长音乐。耳濡目染的殷承宗从七岁就开始学弹钢琴,九岁就能登台独奏并举行音乐会。1954年殷承宗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以后相继在中央音乐学院、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毕业,先后在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和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成为享誉海内外的钢琴演奏家。他参与创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是中国民族交响音乐的代表作。
在世界各国演出的钢琴家殷承宗对故乡鼓浪屿依然一往情深,2002年,殷承宗为厦门,为鼓浪屿做了两件特别有意义的事。他除了参加在鼓浪屿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和首届鼓浪屿钢琴艺术节的演出之外,还极力推荐和全力支持,促成了10月份在厦门举办的"第四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这样一个国际性的音乐大赛能在厦门、在鼓浪屿举办,这对提高鼓浪屿的艺术地位,将会产生多么积极的影响啊!
当厦门被辟为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鼓浪屿这座美丽的海岛时,"钢琴之岛"的鼓浪屿在音乐事业上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欣喜的看到,鼓浪屿岛上已经拥有一座钢琴码头,一间音乐厅,一条音乐路,一家钢琴博物馆,一所音乐学校,一个爱乐乐团,一个业余合唱团和岛上独具特色的家庭音乐会。在鼓浪屿的轮渡广场、菽庄花园、港仔后沙滩,经常举办的大型露天音乐会,琴声袅袅,歌声悠悠,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音乐风景线。音乐厅的建立,改变了鼓浪屿过去只能在教堂举办音乐会及音乐比赛的境况,鼓浪屿音乐厅已经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钢琴家、音乐家来到这里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艺,也让更多的鼓浪屿人有机会欣赏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的演奏。
2002年5月,在鼓浪屿举行的中国音乐"金钟奖"颁奖典礼暨首届鼓浪屿国际钢琴艺术节,更是充分展示了鼓浪屿作为"音乐之乡"、"钢琴之岛"的巨大魅力。在这"盛况空前,独树一帜"的"金钟奖"和钢琴节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多名音乐家、钢琴家汇聚在鼓浪屿,在音乐厅举行的开幕式上,曾经在鼓浪屿生活的艺术家陈佐湟指挥,在鼓浪屿渡过孩提时代的著名旅英钢琴家卓一龙用钢琴演奏了"我爱鼓浪屿"。琴声似波浪翻滚,走向世界的鼓浪屿人,以深厚的情怀演绎着对"钢琴之岛"的热爱、向往和依恋,用音乐表达出对鼓浪屿由衷的赞颂之情。
演出结束后,著名指挥家陈佐湟说,鼓浪屿不仅是在中国地图上,而且在世界地图上都是一块不可替代的音乐圣地,就在这次鼓浪屿国际钢琴节上,创下了厦门乃至中国音乐历史上不少的"第一次"。比如,由四名世界著名钢琴大师在四台9尺"斯坦威"顶级钢琴上共同演奏巴赫的钢琴协奏曲,这是巴赫生前都没有实现的愿望;在鼓浪屿音乐厅第一次由一位外国钢琴家演奏了钢琴协奏曲《黄河》。也就是在第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暨首届鼓浪屿国际钢琴艺术节上,中国音乐家授予鼓浪屿"音乐之岛"的称号。
2002年10月,正是收获的季节,第四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又在鼓浪屿举行。音乐厅内,来自世界各地的60多名青少年选手,汇聚一堂,用音乐对话。担任钢琴比赛评审委员会主席的,正是回到鼓浪屿的殷承宗先生。鼓浪屿正逐步成为世界钢琴家、音乐家向往的"家"。
1990年,鼓浪屿办起了第一所音乐学校,让音乐人才有自己的摇篮。学校突出音乐特色,为学生提供"乐学、求新、和谐、致美"的音乐教育。音乐学校要求每一个学生至少能演奏一种乐器。现在这所学校里的400多名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在学习钢琴。办学至今,厦门音乐学校的学生多次参加国内外的比赛并取得良好的成绩,已经毕业的七届学生全部考进了更高一级的音乐院校。
在鼓浪屿有许多和音乐、钢琴有关的所在。"国内仅存、世界一流"的鼓浪屿与"钢琴博物馆",更是鼓浪屿的骄傲,七十台来自伦敦、巴黎、柏林、纽约、波士顿、维也纳的世界著名的古钢琴,犹如一座座钢琴艺术的丰碑,一朵朵人类音乐智慧的结晶,向世人展示着钢琴发展的历史极其魅力,构成了鼓浪屿这首钢琴交响乐的华丽篇章,又为鼓浪屿增添了一个旅游热点。旅居海外、祖籍鼓浪屿的胡友义先生,把毕生收藏的世界著名钢琴都运到了故乡,让一世的琴缘在故土鼓浪屿落根,他说:"不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鼓浪屿都是我永远的故乡,我把我毕生收藏的钢琴放在鼓浪屿展览,让琴岛有个让人了解钢琴的地方。"
在"钢琴之岛"鼓浪屿,家庭音乐会是一道独特的景观,是鼓浪屿最富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她象一朵朵瑰丽的鲜花,在鼓浪屿岛上四处开放。每逢节假日,每当夜幕降临,从一幢幢的楼房里传出阵阵悠扬的琴声和悦耳的歌声,这些家庭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吹拉弹唱,其乐融融。家庭音乐会反映了鼓浪屿的音乐传统,也体现了鼓浪屿人对音乐的热爱。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鼓浪屿的家庭音乐活动更是欣欣向荣,已经接待过众多的海内外的参观团、访问团,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这是鼓浪屿的一个普通的家庭,又是一个充满音乐的家庭,谢旭一家祖孙三代的十九个成员中竟有九个音乐教师,整个大家庭拥有十二台钢琴。儿孙们虽然分别居住在鼓浪屿、厦门市区、北京和其他地方,但是对音乐的爱好成为他们聚会是共同的话题,家庭音乐会则是他们节假日、休闲中必不可少的节日,吹拉弹唱,祖孙三代齐上阵,在欢乐的音乐声中透着家庭的和美温馨。在鼓浪屿像谢旭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据了解,在鼓浪屿有20多个家庭经常举行家庭音乐会,温情在音乐声中滋长,音乐在温馨气氛中和谐,正是这一个个充满音乐的幸福美满的家庭,构筑起鼓浪屿充满诗情画意的温馨的人文环境。
毕生从事音乐教育的胡郎女士,退休以后正是出于对"音乐之乡"、"钢琴之乡"的热爱,不计报酬地在鼓浪屿恢复起文化馆,兴办了多支业余合唱团。已经七十七岁,满头银发的胡郎女士谈起鼓浪屿的音乐事业、钢琴艺术,可以说是激情奔放,感情深厚,她说:
"鼓浪屿的音乐素质非常好,我认为,假如厦门要发展音乐钢琴,真正成为一个音乐岛,政府一定要重视音乐教育和普及,建设音乐学院这边完全有条件。"
鼓浪屿没有陶醉在圆舞曲中,鼓浪屿还想谱出"进行曲",2002年八月,中央音乐学院和厦门市教育局经过协商,签订了在厦门音乐学院的基础上,由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两年制的音乐专修班。今后,在鼓浪屿也能培养具有大专学历的音乐人才。近日,鼓浪屿通过了由国内外专家经过调研而制定的《鼓浪屿发展概念规划》,在这个规划中,明确提出鼓浪屿今后要围绕音乐和建筑这两大主题来经营鼓浪屿。不久,由胡友义先生发起的钢琴大师班又将在鼓浪屿开课了。
一个顷情音乐的人离开鼓浪屿时,带走的是对这个城市、这个岛屿的刻骨铭心的记忆。下一回再回到鼓浪屿,您会看到新建成的音乐喷泉广场、音乐一条街、音乐公园、钢琴园、钢琴俱乐部、钢琴夏令营、音乐名人故居、音乐吧等等,鼓浪屿的空气里都充满了音乐,让游人在鼓浪屿的小巷中踏着黑键、白键,让我们听鼓浪屿过去的辉煌与今天的脚步所组成的美妙的协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