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快报 社会文化 文化共享工程 艺术舞台 文化市场 文化产业 文物博览 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 文化交流 文化论苑 文化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论苑 > 本地讨论
厦门:让文化软实力成产业硬支撑
来源 :福建日报 作者: 发布日期: 12年11月02日
  26日至29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将在厦门盛大揭幕。这是本届文博会正式跻身国家级文化产业交流平台后,厦门文化产业第一次对外整体“检阅”。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9月份,厦门市文化产业主营收入389.11亿元,实现增加值135.35亿元,同比增长17.2%,增速比厦门同期GDP的增速高出6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7.7%,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10.6%。文化产业已然成为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

  厦门市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已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扶持。在今年2月22日召开的全市宣传部长会议上,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强调,厦门文化产业要走规模化特色化道路,突出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两大主攻方向,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金融等产业的“跨领域”融合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厦门文化产业发展,目前厦门市已确立动漫网游业、影视业、创意设计业、古玩与艺术品业、演艺娱乐业、印刷复制业、文化旅游业、网络内容服务与新媒体业等八大领域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门类。按照发展目标,将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厦门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占全市GDP的10%左右,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5%以上。

  规划引领:打造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城市

  整个中国互联网业界,都在惊讶地注视着一股“厦门力量”的兴起。

  几乎所有玩电脑游戏的人,都知道“4399”;几乎所有使用智能手机的人,都在用美图秀秀。而这两大网络文化品牌的运营公司,都在厦门。其中,运营4399游戏动漫平台的厦门游家网络公司以聚集3亿以上的用户数,一举成为国内休闲动漫游戏的领军者,去年实现营业收入超5亿元,同比增长2.1倍;今年首季营收、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24.2%、96.1%。同时,厦门的“趣游”、“吉比特”、“青鸟动画”等企业争相发力,使得今年上半年厦门网络文化服务业的销售收入,比去年增长了1倍以上。

  所有这些,只是厦门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9月份,厦门市文化产业主营收入389.11亿元,实现增加值135.35亿元,同比增长17.2%,增速比厦门同期GDP的增速高出6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7.7%,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10.6%。

  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林起说,经过多年的培育与扶持,厦门的文化产业已经步入逐年提速增长的通道,正逐渐成为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支柱”,以及提升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引擎”。

  经济是硬支撑,文化是软实力。文化强,则厦门更强。厦门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认为文化软实力将最终决定一座城市的凝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在今年2月14日召开的厦门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于伟国强调,要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推进文化产业规模化。

  为进一步突出文化创意产业在“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机构方面的重要作用,经厦门市政府审议,《厦门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发布实施。厦门,首次为文化产业编制专项发展规划,并把文化创意产业确定为厦门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厦门的文化产业,迎来又一个春天。

  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厦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十二五”期末,厦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占全市GDP的10%左右,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5%以上,成为厦门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通过“十二五”时期的跨越式发展,厦门文化产业的结构明显改善,在文化产业增加值中,文化产业核心层和外围层比重超过70%,形成以核心文化产业门类或产业集群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产业的高端化。厦门在全国主要城市的文化竞争力排名在“十二五”时期末进入到前10位,力争成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城市。 

  创新模式:文化产业谋求“跨领域”发展

  晚上没地方去,没地方玩,夜游市场缺乏亮点,是厦门旅游近年来留不住人、“一日游”始终占主导的主因。

  20日,世界上最大的马戏城——厦门灵玲国际马戏城在集美新城项目工地奠基。这个明年“9·8”投洽会期间有望开业的大马戏城,被认为将填补厦门夜间旅游的空白,将极大带动厦门市和集美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据悉,马戏城将建成厦门市乃至福建省最具特色的夜间文化主题公园,每年接待游客量可达到300万人次以上。届时,厦门乃至周边城市的居民们,就可以在家门口欣赏到通过国际交流而来的一流马戏团演员的演出。

  厦门灵玲国际马戏城项目的建设,仅仅是厦门推动文化产业“跨领域”融合发展的众多生动例子之一。

  在今年2月22日召开的全市宣传部长会议上,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强调,厦门文化产业要走规模化特色化道路,突出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两大主攻方向,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金融等产业的“跨领域”融合发展。

  改革创新,勇当先锋,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探路,厦门不断积极探索“文化+金融”、“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会展”等产业新模式。被称为中国版“迪斯尼”的华强文化产业园就是“把科技、旅游和文化等多要素紧密结合,使文化载体赋予新形式、新内涵、新动力”的成功案例。

  文化产业“跨领域”发展成为趋势。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厦门市文化产业要实施集群化发展模式,重点发展创意设计产业集群、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动画影视产业集群、数字内容产业集群等四大集群八大领域,将大力实施“531”文化产业发展载体建设计划,即重点培育50个重点文化企业、30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10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林起说,这四大集群本身全部都是“跨领域”融合发展的。

  搭建平台:文化产业助推“同城化”

  10月12日,被誉为“厦门旅游一台戏”的《闽南神韵》成功演出1000场。选取南音、博饼、木偶、戏丑、南少林、惠安女、郑成功等最具特色的闽南民俗文化元素,以舞台剧的形式包装成的《闽南神韵》,从2009年9月开演至今已吸引近30万海内外游客、观众,成为最具有闽南特色的厦门旅游新名片。

  随着厦漳泉三地同城化拉开大幕,作为同属闽南文化体系的三座城市来说,文化同城化已是大势所趋。据《闽南神韵》负责人介绍,在推广闽南文化的过程中,《闽南神韵》正是“文化同城化”的最好体现,已成了提升厦漳泉三地市民文化认同,拉近三地市民同根同源、同宗同文归属感的重要纽带。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搭建两岸文化交流平台。每年在厦门举办的海峡两岸文博会、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和国际动漫节等综合性或专业性的展会都成为两岸文化合作对接的重要平台,也吸引众多台湾动漫、文创企业来厦门投资。将于26日开幕的第五届文博会,就吸引了600多家台湾企业参展,共设700个展位,比上届增加180多个。

  厦门未来还要建设一批两岸文化交流的平台,一批两岸文化交流的品牌,建立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机制和交流机制,打造两岸交流最活跃的平台。大力推动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采取一区多园模式,加快推动“闽台文化产业园”建设。要积极引进台湾知名文化机构以及文化资本和文化产业人才来厦投资兴业,推动两岸文化产业聚集发展,全力打造两岸创意设计研发合作中心等“五个中心”,努力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两岸文化产业交流合作基地。

  图交会、文博会等平台的搭建,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也提升了厦门作为海西中心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力,推动同城化进程。南靖县甲骨文博物馆、长泰龙人古琴文化村等文化产业项目就是通过在厦门举办的海峡两岸文博会“对上眼”的。

 

附件下载:
 

主办: 承办: 2008@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