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几年前,闽南18位高甲名丑聚集厦门《大闹花府》,引起轰动。自那以后,笔者梦寐以求再现当年高甲风范,值福建省第23届戏剧会演之际,看了厦门市金莲升高甲戏《阿搭嫂》台上27位演员争相“出丑”,导演一出群丑图大戏,兴奋之情,无以言表。
整出戏无处不丑,公子丑、木偶丑、官服丑、衙门丑、媒婆丑、旦丑、破衫丑,无时不有,丑态百出,甚至我市首位“梅花奖”得主吴晶晶跨行当塑造爱凑热闹,善解人愁的阿搭嫂形象,亦以媒婆丑出之,她把所做的傻事、好事演得若有似无,亦真亦幻,亲切而迷篱,恍兮惚兮,让人倾慕不已,而窥视饰赌徒天成神态表演,多少带有昆剧《娄阿鼠》踪迹。与表演形式相谐的剧本民间口语、俚语的大量运用,则调动了观众口味,而且,时不时对世风日下作了嘲讽和勾勒。轻盈娇软的音乐亦秀出丑角,通过交响、和鸣、帮腔、呼应及旋律起伏变化刻划形形色色人物情感变化,以丑为美。
预测《阿搭嫂》可望红爆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