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快报 社会文化 文化共享工程 艺术舞台 文化市场 文化产业 文物博览 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 文化交流 文化论苑 文化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专题 > 漆画
中国现代漆画在20世纪的生成与发展
来源 : 作者: 发布日期: 08年07月26日
    漆画,顾名思义,是以漆为材料(以漆调色)制作的画。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便有了漆画(长沙出土的战国人物漆画——舞女漆奁是目前可见具有完整画面的最早漆画)。中国可谓漆画的发源地。然而,当今之中国漆画并非一脉传承,而是在现代艺术教育的培育下诞生并成长的。
    中国古代之漆(桼)是一种纯天然涂料,即漆树所分泌的汁液。后来,有化工漆之后,人们管这种漆树漆叫:土漆、大漆、国漆。漆液是由漆酚、含氮物质、树胶、微量的挥发酸和水分等组成。漆液干后非常坚固,有耐酸、耐热、防腐的特质及美丽而含蓄的光泽。中国对漆的发现和使用是很早的,有文献记载:“尧禅天下,禹顺受之,作食器。斩山木而裁之,削锯修之迹,流墨桼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祭器,墨染其外而朱髹其内”(《韩非子.十过篇》)。另就目前所出土的文物实证而言,中国制作漆器的历史已有七千余年(1978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三文化层中,出土了一件漆碗,据考证,至今已有七千年,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漆器)。到了战国,秦汉时期漆器的使用便非常普遍,先秦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庄子就曾经当过“漆园吏”——漆园管理人员(“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尝为漆园吏”,见《史记,庄周列传》)。由于材料和技艺的发展,及人民生活的需要,到了唐代漆器才在民间开始使用,至宋代则普遍起来。宋代已产生了漆行、漆铺等,大量出售漆器。明清时期,特别是明代漆艺的发展,则达到了繁荣的阶段,不但在宫廷出现了雕漆的高峰期,民间的漆器行业亦更加发达。其装饰技法已达到了“千文万华,不可胜识”的地步。有明代漆工黄成的《髹饰录》为记。
    历代的漆器在满足实用的前提下也在不断满足着人们赏心悦目(有些是出于宗教)的精神追求。于是便产生了优美的造型和图案以及附着其上的画面。在与漆器的结合中,中国古代漆画不仅产生了具有神秘色彩的抽象画面,如马王堆汉代漆棺画。更有写实、生动、表现生活的画面,如长沙南郊黄土岭出土的战国人物漆画?——舞女漆奁和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战国彩绘锦瑟。前者在占器1/2的通周红色背景上表现几位体态丰盈舞步翩翩的女子,画面十分优美。其构图形式与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相似。后者表现巫师作法,人兽交置的场面更是描绘精微,但用笔潇洒,极具绘画感。之后历代,中国各地皆有附从于实用器物的漆画(包括专供欣赏的挂屏),其中一些已完全具备了“走出”漆器的形制和面貌。
    一、 走出漆器以独立画面出现的中国现代漆画萌创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期间有三个人可谓中国现代漆画的萌创者和奠基者,他们是:李芝卿、沈福文和雷圭元。李芝卿(1894-1976),福建福州人。1914年毕业于福州工艺传习所漆工科,1924年入日本长崎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回国后,即从事漆器的制作。建国后,历任福州市工艺美术学校教员、中国美协理事、福建省文联副主席。李芝卿先后创造了彩漆漂变、犀皮起皱、藓苔丝、松皮纹等漆艺技法(制有百余块漆艺效果样板)。代表作品有《蝴蝶形果盒》、《闪光滚花鳞片瓶》、《武夷山》等。虽然李芝卿的漆艺作品(漆画)始终没有离开漆器,但是他已创作出了相对独立的、平面大型且水平较高的漆画作品,如创作于1960年的《武夷山》中堂屏风。这件作品不仅体量大,且绘画性很强,远处似云似水的红色背景透射出浓烈的漆画之美。李芝卿在传统漆艺技法的传承和新技法的创造方面有很大的贡献,也对现代漆画的萌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创造的漆艺技法不仅适用于漆器,而且适用于漆画,也被后来许多的漆画家所运用。沈福文(1906-2000),福建诏安人。1928年考入国立杭州美专。1930年与李可染等画家、文艺家组建“一八艺社”,创作反帝反封建的木刻作品。1931年考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1933年毕业于该院油画系。1935年赴日本,在东京松田漆艺研究所师从松田权六研修漆艺。1937年回国,翌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实用美术系教授。1949年与李有行等创办四川省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漆工科主任。1941年《脱胎花瓶》获民国教育部陪都重庆颁发的全国学术大奖。1946年沈福文在赴敦煌临摹、研究敦煌壁画后创作了绘有敦煌图案的现代漆屏,受到徐悲鸿等老一辈美术家的高度评价。沈福文是中国现代漆艺和现代漆艺教育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他的漆艺创作和研究成果推动了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的漆艺教学,他是率先把漆艺纳入大学教育体系的第一人。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漆艺人才。他的漆艺作品在继承民族髹漆工艺与风格的基础上,又融会日本漆艺之长,风格浑厚朴实,深沉润泽。其作品的特点为形制大、质量精、观念新、现代感强。其中《晨曦》漆盘和《群虾》晶莹浑厚,轻松透明,具有一种清新的视觉效果和生活气息。另外还有蔚为壮观尺幅较大的《三峡神女峰下》等。这些作品虽风貌不同,却都技、艺俱佳。在沈福文的漆艺作品中虽以圆形漆盘居多,但是他的“漆盘”已不再是出于实用的漆器,其画面也不再是一种装饰,而是选择了一种以圆盘为载体的圆形构图形式,可以看作是漆画走出漆器的一种过渡。雷圭元(1906-1989),原籍江苏松江县,生于北京。1927年毕业于北京艺专图案系,后留校任教。1929年赴法国巴黎留学。1930年回国任教于杭州艺专,先后创作了蜡染、漆画、图案等作品。后任国立杭州艺专教授、实用美术系主任。1953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任教。1956年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1958年主持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等首都重要建筑的装饰设计工作。著述有《工艺美术技法讲话》、《新图案学》、《图案的理论与作法》、《图案基础》、《中国图案作法初探》和《中外图案风格》等。作为中国工艺美术教育的创始人之一,雷圭元在开创工艺美术教育事业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对中国工艺美术教育、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及图案创新设计理论研究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在国内外工艺美术界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他大力鼓励和倡导新漆画的创作,与庞薰琹等人提议并安排乔十光、李鸿印到福建学习漆艺技法。他本人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即创作有多幅漆画(现已难见其作品),被称为中国现代漆画创作的第一人。李芝卿、沈福文、雷圭元三人,对中国现代漆画的生成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沈福文和雷圭元,他们除自己进行漆画创作外,还在现代教育的园地中直接培育了中国现代漆画的“幼苗”。中国漆画从漆器中独立出来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史,它承传了中国古代丰富的漆艺技法,也负载了厚重的中国文化,并在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坚实基础上,开始了现代漆画的探索。
     二、 向邻邦学习、向传统学习创造新漆画 1962年,“越南磨漆画展”先后在北京和上海展出,对我国美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人们看到了用漆作画可以有如此的表现力和特殊的美感。“从此,中国漆艺家、画家也有了漆画是绘画的自觉意识,开始了中国现代漆画的艰苦探索”。可以说越南漆画对中国现代漆画作为画种的确立起到催生的作用。越南漆画起步于上世纪30年代(此时中国的雷圭元已在创作漆画)。1925年法国人维克托尔.塔尔丢(Victor Taraieu)在当时的法属殖民地越南创办了“印度支那美术学院”。学院在整体上采用西方的教学体系,但是法国人并没有把西方的一套完全强加于越南学生,而是鼓励学生挖掘本民族的东西,发展自己的民族艺术(越南也有古老的民间漆画)。他们甚至把民间艺人请进课堂并尝试把传统的漆艺技法融入绘画中。该学院还把漆画确定为二年级之后的选修课,从此便有了越南漆画的开始。此后,越南漆画(后称磨漆画)在越南画坛的地位日益巩固,逐渐发展成为越南的“国画”,开始在国际上产生影响,受到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广泛赞誉。越南的漆艺史远没有中国久远,其漆艺技法和水平也远比不了中国,然而他们创作的漆画却取得了如此的成绩,这大大刺激了作为漆艺故乡的中国人、中国漆艺家和画家。于是,便在中国美术界普遍地产生了对漆画的认同,也加强了中国美术家创造中国新漆画的自觉意识。特别是当年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参观越南磨漆画展时说:“东方漆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人家为什么可以发展反映现实生活的漆画?我们应当派人去研究学习,将我们自己的传统发扬光大。”这对美术界及未来漆画的发展无疑是一种期望和指示。就在越南磨漆画来中国的同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即在雷圭元、庞薰琹等人的提议下派当时做研究生的乔十光、李鸿印到福州漆器厂拜师学艺。次年,文化部又派广州美术学院的蔡克振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朱济赴越南学习磨漆画。与此同时,福建、四川、山西等地的一些画家也纷纷开始了漆画的自我探索。特别是乔十光和蔡克振在漆画创作中卓有成就的探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蔡克振,祖籍广东中山,1931年生于湖北武汉。1955年毕业于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57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师进修班学习,受教于王式廊先生。1963年至1966年留学越南河内美术学院漆画专业,受教于越南著名漆画家黄积铸教授。1971年蔡克振筹建创办了广州美院漆画工作室,招收第一届漆画专业学生。1979年,漆画《瓶中百合》(中国美术馆收藏)参加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第五届全国美展),此画与乔十光的《泼水节》为这次全国美展仅有之两幅漆画。蔡克振创作的漆画以五六十公分的小幅作品居多,但也有像《葵乡》(人民大会堂广东厅)的大型壁画,和创作于1975年的《毛泽东同志主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表现众多人物、较大场面的作品。他的作品风格多样,题材广泛,有的追求诗意的装饰美,有的则华美流变,极具绘画感,近年创作出《漆祖之光》、《挖煤工的午餐》等作品用笔大胆,风格朴茂厚重。乔十光,1937生于河北省陶县。1961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壁画专业本科毕业。1964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漆画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乔十光的漆画,生活气息浓郁,装饰性和工艺性都很强。作品的题材大都是以少数民族人物和江南水乡风景为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其中《青藏高原》(现藏中国美术馆)和《姑苏小景》是两种不同题材和风格的作品。前者采用镶嵌、罩漆、磨显等传统手法,成功地表现了高原的神韵以及画家对它的特殊情思,整个画面给人以凝重、浑穆的意象。此类作品在乔十光的漆画创作中出现较少,而另一类像《姑苏小景》以蛋壳镶嵌为主要手法表现江南水乡的作品则数量较多,后者充分利用了蛋壳的肌理美形成了雅俗共赏的漆画语言,也成为人们印象中乔十光漆画的主要风格。在乔十光的漆画作品中“技”与“艺”得到较好的统一,为漆画的后学者提供了研究的范本。他编写的《漆艺》(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美术卷)和《漆画技法与艺术表现》等著作也为漆画学习者提供了系统的材料。如果说李芝卿、沈福文、雷圭元是中国第一代漆画家的话,那么蔡克振和乔十光便是中国第二代漆画家。他们对新时期中国漆画队伍的迅速壮大起着直接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三、 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中国现代漆画虽然从上世纪30年代已经起步,但是几十年来(至少到上世纪80年代)了解它的人并不多,一些人甚至存有偏见仍把它当工艺品来看待,以致漆画最初被纳入全国美展时引起很大争议。但是它毕竟以现代绘画的形式存在了。漆画作为绘画而非工艺美术参加美术展览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3年国家对外文委组织的出国美展,1964年的全国美展以及文革十年动乱期间的地方和全国性美展都有漆画入选。在1997年的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第五届全国美展)上有蔡克振的《瓶中百合》和乔十光的《泼水节》两件漆画入选,其中乔十光的《泼水节》获银奖。1981年福建漆画展和江西、天津漆画联展在中国美术馆相继举行。1984年全国第六届美展,漆画以120幅的规模展出于中国美术馆,其中3件作品获银奖,4件作品获铜奖。1986年首届中国漆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展出作品500余件。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漆画有1件作品获金奖,2件作品获银奖,11件作品获铜奖。1994年第八届全国美展,又有5件漆画作品获优秀作品奖(本届展览未评金、银、铜奖)。这期间中国漆画还参加了国际间的美术交流:1986年中国漆画展在苏联阿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和东方艺术博物馆展出,1991年中国漆画展在日本东京日中友好会馆美术馆和福冈美术馆等地巡展,1994年中国漆画又在汉城韩国文化振兴院美术馆参加了“1994年韩中漆艺交流汉城展”。与此同时,漆画的联展与个展在全国各地也接连不断。福建、北京、广东、四川、江西、天津、江苏等地逐渐形成了漆画家群体。1991年成立了中国漆画研究会(乔十光任会长),先后在北京、南京举办了两届会员作品展,新人新作不断涌现。中国现代漆画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三个时期:从30年代先辈们的探索,到1964年漆画作品第一次入选全国美展的30年间,可谓中国漆画的“萌创期”。从1964年漆画作品第一次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至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的20年可谓中国现代漆画的“幼年期”。从六届美展至九届美展(1984-1999)的15年,可谓中国漆画的“少年期”。而2001年的中国漆画艺术委员会成立,则可以说是为中国漆画举行了“成人礼”。生成并成长于20世纪的中国现代漆画以新的、更加成熟的姿态进入了21世纪。从此,中国漆画在中国美术的大家庭中,名正言顺地成为与“国、油、版”等其他画种并列的画种之一,它标志着中国漆画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此后,中国漆画便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景象,新人新作亦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2002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漆画艺委会共同主办了“首届中国漆画展”(厦门)。同年,在广东江门成立了我 国第一所漆画院——江门漆画院。2003年,中国美协艺委会和中国漆画艺委会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漆画高研班”(厦门鼓浪屿)。来自全国各地的21位漆画作者参加了研修和创作。2004年,在“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中国漆画展”作为系列展之一在北京展出。2005年,“厦门2005?中国漆画展”再次于厦门举办,同时,中国美协艺委会、中国漆画艺委会和厦门市政府共同决定将“ ‘凤凰奖’中国漆画厦门双年展”作为中国漆画的定期展事。同年,“第二届中国漆画高研班”在厦门鼓浪屿继续举办。与此同时的几年间,各省地亦相继举办漆画展览,许多艺术院校(系)也相继成立漆画专业或设立选修课。如今,漆画队伍正迅速壮大,创作水平的提高亦在突飞猛进。在2004年的“第十届全国美展”上,当获奖的漆画作品与国画、油画两大画种的获奖作品并列在中国美术馆的圆形大厅时,无论是从视觉效果、艺术水准还是从画幅体量来看,漆画都毫不逊色。五十多年的艰苦实践,中国现代漆画终于从传统漆艺的母体中脱胎而出,发展成一个独立画种,崛起于中国画坛。漆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漆画立足的根基是中国几千年的漆艺传统和它独特的艺术语言。今天的漆画家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技法,更以当代人的激情和理念在创造。其作品无论是粗犷写意的表现性追求,还是深入细致的写实性表达,均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今天的中国漆画己发展成为一个表现力很强的现代画种。然而,古老而年轻的中国漆画在传统技法与新的表现形式、传统文化与新的观念的结合上还需不断探索。

 

附件下载:
 

主办: 承办: 2008@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