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看了很多戏,而到目前为止,我印象最深的看戏经历是歌仔戏《邵江海》在台北给我留下的。
那是去年9月18日,《邵江海》首次登上了台北的舞台。它是一出现代戏,演出前,首次赴台巡演的厦门歌仔戏剧团并没有太大的把握,担心大陆的现代戏不知是否符合台湾观众的欣赏习惯,台湾观众是否喜欢?可戏一开演,观众入戏的神态和如潮的掌声,让该剧主创人员悬着的心放下了。扮演邵江海的郑惠兵唱念翻滚,引来阵阵叫好声;扮演春花的苏燕蓉一段水袖,掌声竟响起五次。谢幕后,戏剧演出难得一见的“追星”一幕上演了,热情的观众纷纷涌到台前,之后又涌到演出大厅,要求购买《邵江海》的DVD,争着请该剧主要演员郑惠兵和苏燕蓉签名、合影,演员们激动地说:“台湾之行让我们真正体会到做一名歌仔戏演员的价值和骄傲!”
被誉为“台湾第一苦旦”的歌仔戏名角廖琼枝,一连观看了二遍演出,每次都感动得热泪盈眶。她说,歌仔戏演歌仔戏艺人的悲欢离合,演熟悉的闽南人的生活,本身就吸引观众,加上全剧浓郁的闽南风情、通俗亲切的生活语言,让观众回味起浓浓的家乡乡土气息。台湾歌仔戏界及文化界人士都赞赏厦门歌仔戏的艺术水平和整体的审美水平,他们认为这出戏编得好,舞台手法很有特点,演员的技艺高超,舞美简约却具有闽南风,整体艺术很具现代感又很有乡土的亲和力。
这真是“歌仔一曲君复乐,都马两岸共传情。”邵江海被海峡两岸歌仔戏界奉为一代宗师,他创作的“杂碎调”由厦门都马戏班于1948年带到台湾,深受台湾人民喜爱,称为“都马调”,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史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没想到,58年后,厦门歌仔戏剧团将邵江海“搬上”了台湾舞台,闽南歌仔戏再次唱响台湾,掀起了现代歌仔戏的热潮。
其实,《邵江海》带给我们的“没想到”太多了。2000年,当青年剧作家曾学文拿出了两岸歌仔戏界盼望已久的《邵江海》剧本时,他没想到,这个剧本就像邵江海的命运一样曲折。从剧本诞生至今,《邵江海》剧本小改不计其数;2002年该剧获得福建省第22届戏剧汇演优秀剧目奖后,剧本又在五年时间里经历了五次大改,而难能可贵的是,每一次大改都使剧目水平上升了一步。
该剧首演版不仅获得了全省戏剧会演第一名,更在福建戏剧界引起了关于戏曲创新的大讨论,这个版本强调人物生活的真实状态,但由于人物线索较复杂,削弱了主要人物的力量。第二版“亮相”于2004年“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该剧从此名声远扬台湾,该版本的戏相对集中,但削弱了历史背景的矛盾冲突,使戏的深刻性有所减弱。在“第九届中国戏剧节”上荣获优秀剧目奖的是第三版,该版本经过大刀阔斧的修改,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地立在了舞台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改让整部戏的立意得到升华,使该剧获得了很大的飞跃。去年为了赴台参加“华人歌仔戏创作艺术节”展演,该剧又在第三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第四版备受台湾观众肯定。经过一些小修改后参加了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评比展演,获得了一等奖。今年初,《邵江海》入围了“2006-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30台初选剧目,为了冲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和“文华大奖”,该剧在充分听取国内和福建戏剧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后,又进行了第五次大改。
正是在一次次精益求精的打磨和焠炼中,《邵江海》赢得了第九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首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首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评比展演”一等奖等诸多重量级奖项。《邵江海》的剧本是在诞生6年、经历数次修改后,才获得首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的,当时评委们给出的评价是“咬定青山不放松”,这句评价可以说是对剧作家不懈努力、执著追求,剧作次次修改、次次提升的最生动褒奖。
“咬定青山不放松”是歌仔戏一代宗师邵江海对挚爱的歌仔戏艺术抱定的一种精神,而《邵江海》的主创人员和演职员也有着这样一种精神。从《邵江海》首演开始就“追踪”这出戏的我,时常把《邵江海》剧组想成一个生命有机体,这么想的结果是,我发现这个生命有机体和海峡两岸敬仰的“江海师”是这么的相似,他们的命运都曲折多磨,他们的精神都“为歌而狂”,他们都在两岸拥有大批戏迷,他们在百年歌仔戏发展史上都写下了亮丽的篇章……我在感叹这个生命有机体与歌仔戏一代宗师邵江海有着“戏剧性”相似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了一种戏剧境界——由歌仔戏剧种表现歌仔戏艺术大师的故事,在题材与剧种、在内容与形式上的水乳交融。 《邵江海》在台湾演出的轰动仿佛让人“看到”数十年前都马班带着“杂碎调”在台湾演出的热闹场景……歌仔戏这朵海峡两岸共同哺育的艺术奇葩在今天依然续写着两岸文化的情缘。我们可亲可敬的“江海师”一定没有想到,在他去世多年后,一群如他一般挚爱歌仔戏的厦门戏剧工作者将他搬上了戏剧舞台,这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歌仔戏《邵江海》在中国戏剧百花园中大放光彩,为百年歌仔戏写上了里程碑式的厚重一笔,也写下了厦门和福建戏剧的荣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