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快报 社会文化 文化共享工程 艺术舞台 文化市场 文化产业 文物博览 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 文化交流 文化论苑 文化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专题 > 邵江海 > 剧目研究
新潮涌动——从戏剧节剧目谈创新和探索实验的普遍化
来源 :黄维钧 作者: 发布日期: 07年06月05日
    在写真人真事的戏中,有两出是写艺术家的,一出是厦门市歌仔戏剧团的《邵江海》,一出是宁波市鄞州越剧团的《黎斋残梦》。前者是写与歌仔戏的发展紧密相关的民间艺人,后者写油画大家沙耆的生平。《邵江海》由写事到写人,由写实到写意的过程颇耐人寻味。早先的演出所呈现的原生态演出风貌相当诱人,但剧本想说的东西太多太实,写了歌仔戏的发展,邵江海的坎坷经历,被日帝及封建势力禁演时的痛苦,创作著名“杂碎调”的经过,邵对歌仔戏发展的贡献似乎面面俱到,但越写多疏漏也越多。这次在戏剧节上看到的是几经修改的最新演出版本,看后觉得有脱胎换骨之感。新版主要的变化是叙事风格由写实转化为写意,把一些以往正面写的事情推向背景,重点放在抒写一位嗜戏如命的艺人被迫中止演唱后灵魂的痛苦与呻吟,最终挺起衰弱的身躯,置生死于度外,唱出悲愤,唱出抗争。作者曾学文谈创作体会时说:“仅仅熟悉生活是不够的,我的邵江海是生活中的邵江海,同时又不是生活中的邵江海,他是我心目中的邵江海。它不是描摹生活,再现生活,它是生活的再创作……我所寻找的,也是创作这个戏所需要的,就是寻找到人物的精神气韵。”由于文本用诗化手法,着重写情景逼迫之下人的精神气韵和情感磨砺,戏中时空转换自由,线性的叙述被拼贴式的虚拟情景所替换。舞美用几根移位的风格化立柱,作为变化着的演出支点,人物悠游其间。这般演出样式,就歌仔戏来说,是颇为新鲜的。就文本风格与演出样式的一致性来说,都是无懈可击的。     ( 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网站“专家论艺”)
 

附件下载:
 

主办: 承办: 2008@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