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快报
社会文化
文化共享工程
艺术舞台
文化市场
文化产业
文物博览
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
文化交流
文化论苑
文化专题
信息公告
文化新闻
文化场馆
群众文化
美术天地
文化共享工程概况
文化要闻
数字资源
基层点建设
服务活动
艺术博览
艺术院团
艺术教育
艺术星光
鹭岛娱乐
图书音像
网络市场
钢琴产业
油画产业
动漫产业
不可移动文物
可移动文物
文物市场
涉台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项目展示
规划方案
闽南民俗
两岸交流
对外交流
大家评点
本地讨论
文化讲坛
厦门钢琴文化
厦门中秋博饼
歌仔戏专栏
邵江海
漆画
厦门市图书馆馆史
高甲戏阿搭嫂
厦门解放六十年成就展
厦门妇女运动百年图片展
文化信息参考
闽南茶文化
两岸文缘
厦门老街
闽南侨批
闽南古厝
闽南祠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专题
>
厦门中秋博饼
>
中秋佳节
中秋节的由来
来源 :http://www.a0598.com/lifetool/main/13.htm 作者: 发布日期: 08年09月05日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 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附件下载:
主办: 承办: 2008@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